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新型发酵产品等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其中,对于生物制造领域,《规划》提出,要围绕生物产业发展技术支撑需求,大力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在原料利用、生物工具创制、生物加工过程和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以新生物工具创制与应用为核心,构建大宗化工产品、化工聚合材料、大宗发酵产品等生物制造核心技术体系,持续提升生物基产品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以生物催化剂的发现和工程化应用为核心,构建高效的工业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体系并形成重大需求。此外,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促进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供需协同,构建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提出,“以加快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为目标,推动建设以绿色生物制造、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医学工程为重点的若干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还提出了构建生物医药专业园集聚区、打造生物制造专业示范区的目标。对于生物制造专业示范区,将遴选5~10个生物制造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地区,集中力量开展生物燃料、生物基大宗化学品、工业酶制剂、高值精细化学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重要化学品的生物合成,以及非粮生物质的开发利用;促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生物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我国也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