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氟唑菌酰羟胺、异噁唑虫酰胺……探索先正达创新之旅

 

       今年,中瑞两国迎来建交7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双方在科技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

       先正达集团与瑞士有着深厚渊源。260多年前在莱茵河畔的瑞士巴塞尔诞生的一家化工厂,正是今天先正达集团的雏形。稳定友好的中瑞关系,为先正达集团带来了独特的协同优势,我们将瑞士的严谨与创新,与中国的发展愿景与规模有机结合。先正达集团也因此成为中瑞两国间持久且繁荣的经贸合作关系的有力见证。

       瑞士是先正达集团重要的业务所在地,涵盖植保研发、田间测试、制剂开发和生产制造各个领域。这些基地不仅是全球农业人才的汇聚地,更是推动农业科技从实验室研发走向田间应用的核心力量。也正是从这里,先正达集团研发的多款创新技术和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为全球农业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

       中瑞建交7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探索之旅,感受瑞士创新的活力与成就。

创新起点:斯坦因研发中心

       旅程始于先正达集团斯坦因(Stein)研发中心,我们的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们每天都在此研发新型化学物质,致力于开发安全、可持续且高效的产品,减少田间农化产品用量,抵御新型抗性菌株,应对病虫害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农业挑战。

       该中心利用基于物理学与人工智能的算法,预测新分子在不同测试场景中的表现,加速新型活性成分的研发与优化,确保设计出符合安全标准、施用效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活性成分,降低对实地试验的依赖,将创新“从实验室和田间转移到计算机上”。

田间验证:莱斯巴杰试验站

       从斯坦因研发中心的初步探索出发,我们来到了瑞士瓦莱州(Valais)的莱斯巴杰(Les Barges)试验站。这里承担了先正达集团植保产品从早期开发到获批阶段的大规模活性成分的田间试验,年试验项目超过200项。

       莱斯巴杰试验站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展杂草治理、害虫防控、病害防治、土壤和植物健康评估以及专业解决方案等多类试验,并利用无人机影像和移动应用程序统计昆虫数量,同时试验精准喷洒技术,确保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

       莱斯巴杰试验站成功完成多种创新植保技术的测试,其中包括ADEPIDYN®(氟唑菌酰羟胺)技术。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全球55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叶枯病等多种病害。

制剂开发:明希维伦工厂

       我们的下一站是明希维伦(Münchwilen),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制造业重镇,同时也是瑞士重要的农业产区。活性成分无法直接被应用于农田,必须转化为制剂后才能使用。明希维伦工厂专注于配方和产品开发,致力于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可大规模生产的农业解决方案。

       在明希维伦,分子需经过分析、配方化及特性测试等多重流程。科学家致力于为分子开发制造工艺,旨在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具的大规模生产。

       明希维伦工厂通过选择更环保的溶剂和化学品,推动可持续生产。同时工厂还应用连续流化学、光化学或电化学等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能耗与废弃物产生,帮助先正达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原药生产:穆滕兹工厂

       离开明希维伦以后,我们来到先正达集团“最年轻”的工厂——穆滕兹(Muttenz)。穆滕兹工厂于2020年投入运营,主要支持先正达集团的创新产品线。

       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安全始终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首要准则。穆滕兹工厂里的生产化学家正在致力于完善PLINAZOLIN®(异噁唑虫酰胺)技术的安全高效生产工艺。PLINAZOLIN®技术是先正达集团研发的一种新型活性成分,可用于防治各种害虫,应用于包括大豆、玉米、水稻、咖啡、棉花以及各种水果和蔬菜在内的40多种作物。

       作为一家原药生产工厂,穆滕兹工厂在确保生产流程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化学工艺,生产出满足需求的原药,及时向全球农户供应产品,提升作物产量。

       工厂同时还通过楼层重力传输系统与标准化反应设备,从反应启动、酝酿到精细过滤最后再到干燥处理,支持多条产线并行运作,以更低能耗完成生产环节过渡。

核心生产:蒙泰超级工厂

       沿着风景如画的路线,我们来到先正达集团在瑞士最大的生产基地——蒙泰(Monthey),这里也是全球最大的植保生产工厂之一,其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年产3万吨产品中99%供应国际市场。

       可持续运营和能源效率是蒙泰工厂的核心理念。工厂在生产链中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无人机和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并采用水电和废物回收或“绿色蒸汽”等方式大幅降低碳排放,并获得“零碳”认证。

       其中,蒙泰工厂减排计划的关键部分是Ecotube项目,该项目在热回收公司Satom SA和蒙泰生产厂区之间铺设了约3公里的管道,将工厂去离子水输送至Satom SA,经垃圾焚烧转化为蒸汽后回输蒙泰工厂使用,实现年减排50%,即4.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每年种植27万棵树的固碳效益。

高效自动化:凯斯顿工厂

       最后,我们来到瑞士北部的凯斯顿(Kaisten)工厂,这是一处风景如画、位置优越且高性价比的生产基地。自1996年建成以来,尽管这里规模不大,却凭借高度自动化与高效团队协作,成为关键原药的全球供应主力。

       基地拥有先正达集团所有工厂中最高的自动化水平,能够实现全年连续自动化生产,训练有素的生产团队保证了工厂能够有效应对生产负荷中的任何问题或变化,同时降低人员安全风险。

       探索之旅虽落下帷幕,但先正达集团以创新通往田间之路的旅程还在继续,源自瑞士的创新成果正通过先正达集团在中国的广泛网络惠及千万中国农户,成为中瑞创新合作的最佳注脚。

关于作者: 大农化

立足农业 服务农民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