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杂交小麦:一场农业科技的革命,正在科迪华的创新实践中逐步实现

 

       小麦是全球种植最广、消耗第二大的谷物,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人口。然而,在其光鲜的“主食”地位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过去数十年中,很少有新的育种技术应用于小麦。

       直到今天,科迪华农业科技凭借多年积累的科研实力与全球协作网络,成功开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杂交小麦系统。这一突破,意味着农民即将用上更具产量潜力、抗逆性更强、更具韧性的小麦品种——这不仅关乎专业农户的生产力和利润,更关乎未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保障。

为什么杂交小麦如此重要?

       杂交种,是由遗传背景不同的父本和母本杂交选育而来的后代。相比传统的自交系品种,杂交小麦在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优势。正如我们在玉米、蔬菜等作物上早已见证的那样,杂交技术所带来的增益,往往是跨越式的。

       根据科迪华的预计,杂交小麦品种一次育种带来的增产效果,相当于传统育种方式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的进步。对专业农户来说,这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益与更稳定的种植回报。

杂交小麦为何直到现在才实现?

       既然杂交优势这么明显,为什么小麦的杂交种迟迟没有推广?这主要有三大原因:

       (1)基因复杂度极高

       小麦的基因组约是大豆的14.5倍,拥有6组染色体(人类仅2组),且源自3个高度相似的亚基因组。直到2018年,科学家才完成小麦全基因组的测序——比人类基因组完成晚了整整17年。

       (2)传统育种高度依赖经验与时间

       以往,育种者需通过肉眼观察植株表型(如穗型、株高、抗病表现等),再经多代筛选和验证,整个过程缓慢且主观性强。

       (3)小麦本身是自花授粉作物

       小麦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自然状态下倾向于自交,这为杂交制种带来极大挑战。每一个麦穗虽然小,却可结出多达40粒种子,每一粒都来自一朵成功授粉的花。

科技如何改变育种?

       如今,借助行业领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科迪华能够利用小麦的DNA信息来加速育种过程,并在杂交小麦的开发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不再需要完全依赖“眼看手选”。

       育种技术团队识别出了与所需性状紧密相关或在其中的DNA序列。利用这些DNA标记,在任何阶段都可以识别性状,育种者无需等待植株生长即可选择最优植株,并实现如下关键步骤:

       取样:从温室或田间提取叶片或种子样本;

       DNA提取与分析:通过专有平台快速检测,是否含有目标性状基因;

       智能选育:在植株幼早期就判断其是否具备抗病、高产、优质等潜力,极大缩短育种周期。

       这一切,都离不开科迪华在生物技术、数据科学和农业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

2027,农民的田野将迎来新种子

       目前,科迪华已明确规划:2027年秋季,首批硬红冬小麦杂交种将交到农民手中,并于2028年夏季迎来首次收获。

       从实验室到田间,从基因数据到一粒粒实实在在的种子——我们正在推进亲本扩繁、杂交测试、质量验证与生产物流的全链路协作。研发团队与全球种子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确保每一批种子都符合高产、稳产、优产的承诺。

不只是一种新产品,更是一项新生态

       杂交小麦的意义,远不止于单产提升。它代表着农业科技正在系统性地回应气候变化、病虫害威胁、土地与水资源的压力。它预示着作物育种进入“数字化、精准化、可预测”的新阶段。

关于作者: 大农化

立足农业 服务农民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