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1  简介

       氟啶虫胺腈,英文通用名sulfloxaflor,由美国陶氏益农(现科迪华)研发,于 2012 年全球同步上市,商品名有可立施(closer,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特福力(Transform,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等。其IUPAC化学名称:[甲基[1-(6-三氟甲基-3-吡啶基)乙基]-λ6-亚砜烯基]氰胺;分子式:C10H10F3N3OS;相对分子质量:277.27,CAS 登录号:946578-00-3。

       外观:纯品为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熔点:74.5℃;水溶性:在 20℃时,水中溶解度为 1.14 g/L;有机溶剂溶解性:在甲醇中溶解度为 485 g/L,乙腈中为 440 g/L,丙酮中为 356 g/L,二氯甲烷中大于 400 g/L ,正辛醇中为 14.2 g/L,正己烷中为 0.087 g/L;蒸气压:在 25℃时,蒸气压为2.09×10-6 Pa。其化学结构式如图1。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图1  氟啶虫胺腈的结构式

2  适用范围

       氟啶虫胺腈适用于多种农作物,对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效果显著。在谷类作物如小麦上,可防治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俄罗斯麦蚜;棉花种植中,能有效控制棉蚜、盲蝽、叶蝉、烟粉虱等害虫;柑橘树上,可防治柑橘木虱、红圆蚧、粉软蜡蚧、柑橘粉蚧、柑橘雪蚧等;果树(梨果:苹果、梨)方面,对苹果绵蚜、苹果黄蚜、苹果玫蚜、梨园蚧有防治作用;核果类果树上,可用于防治桃蚜;坚果树、葡萄上能防治黑边蚜、葡萄叶蝉、葡萄粉蚧、核桃黑斑蚜;蔬菜类中,油菜上可防甘蓝蚜、桃蚜,葫芦上可防治瓜蚜、烟粉虱、温室白粉虱,茄果类蔬菜上可防治桃蚜、马铃薯长管蚜、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叶菜类蔬菜上能防治茄粗额蚜、桃蚜、莴苣蚜;此外,在大豆、马铃薯等作物上也有对应的防治害虫种类,如大豆蚜、蝽蟓等以及桃蚜、马铃薯长管蚜、马铃薯叶蝉等。

3  作用机制

       氟啶虫胺腈主要作用于昆虫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该受体是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神经冲动传递的关键信号分子。氟啶虫胺腈凭借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能与 nAChR 内独特的结合位点特异性结合,且结合能力较强。这种结合干扰了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致使昆虫出现兴奋、痉挛、麻痹等症状,最终导致害虫死亡,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与传统新烟碱类杀虫剂相比,其作用位点具有特殊性,对部分因靶标位点突变而对传统新烟碱类产生抗性的害虫,仍具备良好的防治效果。

4  登记情况

4.1  中国的登记情况

表1  氟啶虫胺腈在我国的登记情况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4.2  欧盟的登记情况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产品有两个相关杂质需要控制,限量分别为0.1% max、0.3% max。

4.3  美国的登记情况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5  专利信息

       氟啶虫胺腈的相关专利主要由研发公司美国陶氏益农(现科迪华)持有,专利信息整理如下:

5.1  核心化合物专利

       全球基础专利:杀虫 N-取代的吡啶烷基亚磺酰亚胺,专利号:WO2007022889A1(国际申请)、CN101384552B(中国授权)、US8058326B2(美国授权)。申请时间:2006 年 8 月 25 日(国际)、2007 年 2 月 9 日(中国);保护范围:氟啶虫胺腈核心分子结构(含砜亚胺基团的吡啶衍生物),明确3-二甲基氨基-(2,2 -二氟乙基)-1-氧代丙烷-2-亚磺酰胺骨架。关键技术:首次披露氟啶虫胺腈对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特异性结合,区别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位点。法律状态:中国专利有效期至2027 年 2 月 9 日,美国专利 2027 年 8 月到期,欧盟专利(EP1989398B1)2027 年到期。

5.2  合成工艺专利

       (1) 中间体氰基甲基氨基化合物的制备,专利号:US8273896B2(美国)、CN102173538B(中国)。技术要点:以 2,2-二氟乙基磺酰氯为起始原料,通过3步缩合反应制备关键中间体 3-二甲基氨基-2-[(氰基甲基) 氨基] 丙腈,优化了砜亚胺基团的引入效率,收率提升至 82%(传统路线约 65%)。

       (2)绿色合成路线,专利号:WO2012162937A1(国际)、CN103214638B(中国);创新点:采用离子液体催化剂(如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替代传统强酸催化剂,减少废水排放 40%,反应温度从 120℃降至 80℃,适合连续化生产。法律状态:中国专利 2032 年到期,覆盖印度、巴西等农药生产国。

5.3  晶型专利

       无水晶型Ⅰ,专利号:US9193957B2(美国)、CN104387898B(中国);技术:通过甲醇-正己烷梯度结晶法,获得熔点 74.5℃的单晶型(对比混晶型熔点 68~72℃),溶解度降低18%,制剂储存稳定性从 6 个月延长至 2 年。应用:陶氏益农(现科迪华)“特福力”(22%悬浮剂)采用该晶型,避免田间喷洒时结晶堵塞喷头。到期时间:中国 2034 年,美国 2035 年。

5.4  复配专利

       (1)与生物源杀虫剂复配,专利号:CN105123440A(中国)、WO2015031798A1(国际)。配方:氟啶虫胺腈(40%)+乙基多杀菌素(10%)水分散粒剂,对棉蚜的 LC50协同增效2.7倍,延缓抗性(单剂抗性倍数每年增长12%,复配仅3%)。登记:2016 年中国首登,用于棉花、柑橘,解决单一用药抗性问题。

       (2)与有机磷类复配,专利号:US9399273B2(美国)、CN105961338B(中国);优势:氟啶虫胺腈(37%)+毒死蜱(20%)悬乳剂,兼具内吸(氟啶虫胺腈)与触杀(毒死蜱)作用,对稻飞虱速效性提升(24 小时死亡率从65%提升到92%)。限制:毒死蜱在欧盟禁用,该复配仅在亚洲、南美登记。

       (3)抗性管理复配,专利号:WO2018057593A1(国际)、CN109156328B(中国);技术:氟啶虫胺腈+螺虫乙酯(2∶1),针对蚜虫、粉虱的 “繁殖+神经” 双重靶标,对吡虫啉抗性种群(抗性倍数>1,000倍)仍保持90%以上防效。市场:2023年在中国登记,用于番茄、黄瓜,定位高端设施农业。

6  合成路线简介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7  原药预分析以及可能含有的杂质剖析

       (1)氟啶虫胺腈有4个异构体,其结构如下: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2)此4个构型在手性柱上可以分离,色谱图如下: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3)非对映异构体在常规C18色谱柱上可以分离,其色谱图如下: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的研发进展

关于作者: 大农化

立足农业 服务农民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