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农药行业处于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之中。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关税政策变动以及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对供应链和农药出口带来挑战。整体来看,行业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作物保护原药品种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但趋于平稳,海外市场库存水平保持在较低位置。与此同时,国内对化学农药行业的监管趋严,环保政策推动企业加速向高效、低毒、绿色方向转型,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农药产量和产品登记数量持续上升,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
表1 18家农药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
截至8月26日,在已披露半年报的18家农药行业上市公司中,13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5家出现下滑,其主要发展特点如下:
1 需求回升,盈利暴涨
先达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11.82%;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大幅上升2,561.58%,第二季度,主打产品烯草酮因市场供需变化导致价格明显上涨,带动毛利率大幅提升;同时,创制产品吡唑喹草酯成功上市,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动力。
颖泰生物于8月25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66亿元,同比增长3.04%;归母净利润1,529.0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9.26%。2025年上半年,农化行业仍受结构性产能过剩制约,多数农药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但逢北半球春耕用药旺季叠加海外补库需求回升以及突发事件带来的监管趋严和供给冲击,推动行业细分品种产品供需好转,价格涨幅明显,行业局部回暖,分化复苏。
利民股份8月15日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52亿元,同比增长6.69%;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747.13%;公司主导产品杀菌剂和杀虫剂市场需求旺盛,销量和价格同步上涨,直接推动营收和毛利率提升;全球农化去库存周期结束,市场需求回暖,公司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百菌清)和杀虫剂(如阿维菌素、甲维盐等)销量显著增加,百菌清价格从2024年初的1.8万元/吨上涨至2025年7月的2.95万元/吨,代森锰锌价格从2.35万元/吨上涨至2.5万元/吨。
2 强链补链,超前布局上下游
长青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7.28%;归母净利润4,22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7.75%。生产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研发,抢占绿色产业链先机;营销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了解终端农药库存,与客户洽谈市场需求,加快海外市场登记步伐,抢抓订单,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出口额10.87亿元,同比增长19.61%。
润丰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5.31亿元,同比上升14.94%,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上升205.62%。润丰股份提前布局海外市场,2025上半年新增农药登记600项,累计8,400余项。公司的业务领域覆盖全球,在山东潍坊、山东青岛、宁夏平罗及海外阿根廷、西班牙、美国拥有六处制造基地;已在境外设有110多家下属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并基于公司强大的全球登记能力,正在持续加速完善全球营销网络。
丰山集团抢先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构建“精细化工中间体—农药原药—农药制剂”的一体化产品体系,2025年1月湖北丰山对氯甲苯产品已作为原药氟乐灵的原料投入使用,向上游完善农药原药的产业链布局,通过原料自给率提升增强产品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依托产业链保障丰山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6.19亿元,同比上升18.74%,归母净利润3,031.39万元,同比上升235.4%,实现业绩转亏为盈,这种产业链延伸模式,为其他核心产品的全链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为当前企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贝斯美于8月19日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16.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471万元,同比增长109.7%,贝斯美盈利高速增长源于卓越的“强链补链”战略。强链条上,公司通过核心技术实现环保农药二甲戊灵“中间体—原药—制剂”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关键原料自产,显著降本提质,夯实主业优势。补链条上,横向切入碳五新材料领域,生产进口替代产品,打造全新增长极;并通过子公司捷力克补足全球登记与渠道短板,驱动国际化营收占比超70%。多链协同形成深度、广度与韧性兼备的产业生态,构筑持续盈利核心壁垒。
泰禾股份8月25日发布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13亿元,同比增长23.15%;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72.2%。泰禾股份通过强化产业矩阵,以三大核心产品百菌清、嘧菌酯、2,4-滴为支柱,其生产规模及综合技术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另外,创制农药环丙氟虫胺已经被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认定到Group 30,并完善境外农药登记,完善产业矩阵,加强产业链优势。与此同时,推进制剂国内B2C、海外B2B业务模式,因地制宜,构建在地化的营销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差异化的优质产品组合。
江山股份8月26日公布半年报称,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技术、渠道、配套等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9亿元,同比增长6.0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98.18%。公司主营业务以农药、化工产品为主线,上下游建有自备电厂、水厂、万吨级长江码头、氯碱化工、农药及其中间体、农药制剂加工、阻燃剂、水处理剂、纳米材料、“三废”治理等工业设施,产业链配套完善,配套优势明显。公司农药业务稳定,热电、氯碱、化工等领域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利润贡献。
3 稳中求变,差异化竞争巩固市场
8月20日,扬农化工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4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6亿元,同比增长5.60%。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积极采取灵活经营策略,努力抢抓订单,应对关税挑战,拓展区域市场,并支持辽宁优创实现达产达销。通过加强生产运营管理、推动技术提升、加大人才引进和加快项目推进等一系列措施,公司上半年业绩实现稳中有进。
诺普信于8月19日公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36.79亿元,同比上升8.2%;归母净利润为6.48亿元,同比上升17.35%。诺普信30年来深耕中国农村市场,在农资分销、农业技术服务以及现代特色生鲜消费领域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探索实践,以蓝莓单品为战略突破,拓展小浆果产业机会,推动特色生鲜消费新业务,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呈良好发展势头,在营收占比中生鲜消费类收入金额为18.08亿元,占总营收入的49%。
2025年8月8日,国光股份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19亿元,同比上升7.33%;归母净利润2.305亿元,同比上升6.05%。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的企业,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计有330个农药产品登记证,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150个(含1个仅限出口登记),是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品种最多的企业,也是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制剂销售额最大的公司。
广康生化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25.55%;归母净利润2,901.39万元,同比增长32.13%。在全球农药市场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公司凭借“差异化、小众化”产品策略实现业绩稳健增长,主营产品中的联苯肼酯、克菌丹、灭菌丹、噻呋酰胺、萎锈灵、土菌灵、乙氧呋草黄等产品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销售规模等维度均处于各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4 竞争加剧,周期波动导致盈利下滑
中旗股份发布报告称,由于农药产业重复建设,农药价格竞争激烈导致2025年上半年公司盈利下滑。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31亿元,同比增长10.59%;但归母净利润亏损6,053.9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40.99%。公司指出,报告期内利润下滑主要因行业产能重复建设导致产品价格处于阶段性低位。为应对多方面风险,中旗股份正积极推动降本增效、开拓市场,并将安全环保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对国际贸易和汇率政策的研究。
受全球经济下行以及行业产能大幅扩张等多重压力影响,化工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导致行业收入、利润下滑。新安股份公布的2025年中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58亿元,同比下降5.07%;归母净利润6,907.34万元,同比下降47.71%。新安股份将正通过“提经营、调结构、促变革、强创新、全球化”等举措“稳住经营基本盘、寻找业务突破口”,期望实现业绩的扭亏转盈。
和邦生物指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曲折,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公司部分传统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9.21亿元,同比下降19.13%;归母净利润5,177.15万元,同比下降73.07%。尽管草甘膦、双甘膦毛利率回正并稳步提升,联碱产品受市场价格低迷拖累,公司整体仍未摆脱亏损。
同样受市场环境影响,辉隆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2.77亿元,同比下降7.22%;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36.87%。广信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18.90亿元,同比下降17.3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14.95%。
2025年上半年,农药市场价格波动显著。一方面,先达股份、颖泰生物、利民股份等企业精准捕捉市场供需缺口,借助主要产品价格上涨实现了业绩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因产品价格下行导致盈利空间受到挤压。面对持续加剧的行业竞争,企业唯有积极应对、主动求变,纷纷拓展新赛道、打造差异化产品以巩固市场份额,或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强抗压能力,实现逆势增长。
在当前农药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持续优化产业矩阵、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保持盈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