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时讯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7月花生技术会商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花生生产技术会商,调度当前苗情长势,分析有利不利因素,提出下一步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农业农村部花生专家指导组及主产省区农技部门技术骨干参加会商。

       会商指出,目前,全国春花生处于荚果充实期和饱果成熟期,夏花生处于下针结荚期,除个别地块受旱,总体长势较好。分区域看,华南春花生收获结束,多地已开始播种秋植花生。长江流域春播花生处于荚果充实期和饱果成熟期,早播地膜花生开始收获;夏播花生处于下针结荚期,平均株高35厘米,比去年略低;主茎节数9个,主茎复叶数平均14片,分枝数8条,与去年基本持平。黄淮海春播花生处于荚果充实期,夏播花生处于下针期,平均株高30厘米,主茎节数6.5个,比去年略低;主茎复叶数8片,比去年略少。东北春花生处于下针期,平均株高30厘米,比去年略低;主茎节数6.5个,主茎复叶数平均12,分枝数9个,均少于去年。

       会商分析,进入7月以来,气候环境整体利好。华南产区土壤墒情良好,利于秋花生播种出苗,但高温高湿不利于春花生晾晒。长江流域产区总体降雨充分,利于荚果膨大充实,但部分丘陵地块旱情严重,不利于春花生的后期成熟。黄淮海产区的河北、山东和河南大部分降水正常,但豫南等部分地区严重干旱,个别田块减产严重。东北产区降雨接近常年,利于花生生长,但有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易导致田间积水和花生倒伏,部分地块病害发生偏重。

       下一步,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因地因时因苗强化后期田间管理,全力保障花生丰产丰收。华南产区应注意通过“改进收获方式、避免收晒损伤”等措施降低黄曲霉污染风险;根据天气预报适期播种秋花生,注意除草、追肥、防病。长江流域产区应重点关注高温干旱天气,遇旱及时灌溉,夏花生要重点开展“施肥促长、适时控旺、排水防病”等,春花生应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收获晾晒。黄淮产区应重点开展“防旱排涝、促弱控旺、防治病虫”等田间管理。东北产区应重点开展“追肥强株、一喷多防、排涝防渍”等。

关于作者: 大农化

立足农业 服务农民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