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加强秋粮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通知
农技植保函〔2025〕2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总站、中心),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受病虫基数较高、北方降雨偏多、黄淮局部干旱、东南台风登陆等多重因素影响,水稻“两迁”害虫、粘虫、玉米南方锈病等秋粮重大病虫重发流行风险较高。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聚焦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加密加力监测预警,强化重大病虫防控,紧盯防治关键期,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全力以赴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突出重点,强化监测预警
各级植保机构要加密加力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全面准确掌握秋粮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研判重大病虫发生流行风险。水稻产区要紧盯“两迁”害虫、二化螟、稻瘟病,南方稻区要特别关注台风暴雨后细菌性病害流行风险。玉米产区要紧盯玉米螟、棉铃虫、粘虫、双斑长跗萤叶甲、南方锈病、穗腐病;东北地区要特别关注三代粘虫、大斑病、北方炭疽病、白斑病局部暴发成灾风险;黄淮及华北地区要紧盯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弯孢叶斑病和穗腐病,重点关注台风过后南方锈病流行风险。大豆产区要紧盯甜菜夜蛾、棉铃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和叶斑病,黄淮旱情较重地区要重点关注点蜂缘蝽等刺吸式害虫局部重发风险。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明确最佳防治适期、重点防治区域和关键防治田块,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和灾情实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2 分类施策,强化科学防控
抓住秋粮作物生育关键期、重大病虫防控窗口期,综合应用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分区域、分病虫强化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水稻“两迁”害虫防治做到“压前控后”,严控华南、西南等境外虫源迁入主降区,减少北迁虫源,严防穗期突发成灾;二化螟抓住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科学用药,严防蛀茎危害,减少“虫伤株”;稻瘟病抓住水稻破口期和抽穗期,做好药剂预防,严防病菌侵染,控制穗瘟流行危害。玉米抓住抽雄吐丝灌浆期,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预防控制,严防玉米南方锈病、叶斑病、穗腐病等大面积流行危害;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蛀食性害虫,抓住卵期至幼虫钻蛀前的关键时间施药防治,降低危害损失及后期穗腐病重发风险;双斑长跗萤叶甲抓住抽雄吐丝期进行药剂防治,控制其对花丝和果穗的危害。大豆抓住分枝期和开花结荚期,及时施药防治食叶害虫、蛀荚害虫、叶部病害及茎荚部病害。
3 分层包联,强化技术指导
深入推进农技员进村包户联主体单产提升农技行,调动各级农技人员,尤其是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在病虫发生防控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学防控和安全用药现场指导,并采取广播、电视、明白纸、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加强技术引导和宣传普及,落实落细各项病虫防控关键技术措施,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成灾,实现防病虫、减损失、提单产。突出重大病虫害,落实秋粮“一喷多促”等统防统治技术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针对性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在大面积混配施药前开展小范围试验,确保混配药剂均匀、稳定、无絮凝,实现协同增效,同时注意规范植保无人飞机作业,提升作业质量和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防病虫增粒重的技术效果。
4 压实责任,强化统防统治
各地要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防控机制,用好中央财政病虫害防控专项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及早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指导和服务,因地制宜创新防控组织方式和服务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确保重点区域、关键环节防治到位,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全国农技中心
202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