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紫竹可以用凉白开水养吗 紫竹可以水养吗(紫竹容易栽活吗)

大农化 by:大农化 分类:农业百科 时间:2024/05/07 阅读:9 评论:0

为进一步加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治愈、减少轻症向重症发展,发挥医疗与护理的协同作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与北京市中医护理质控中心组织专家共同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试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普通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手段提高治疗效果,供各有关医院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传染性强等特点。卫生管理部门连续发布了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 》( 简称国家《方案》) ,第七版国家《方案》 指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以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也可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重症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中医药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

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 COVID-19 患者治疗中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中医药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中医非药物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等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不仅能稳定患者情绪而且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利于身心康复。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了整体观念、辨证施护、身心并调的特色,中医护士在重症病区、方舱医院及社区医院制定的中医药应用流程以及中药服用指导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冠肺炎临床分型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 80%以上病例为轻型和普通型 。

本规范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与普通型。

二、临床分型

(一)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少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表现。

(二)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发热为新冠肺炎患者常见首发症状。咳嗽为除发热外的最常见症状,多为干咳,没有痰,或少量白痰, 或少数病人痰中带有血丝。一部分患者表现为肌肉疼痛或乏力。

三、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湿毒疫疠之气,自口鼻而入,郁肺困脾,临床可见发热、咳嗽、乏力、大便溏泻或不爽,甚者出现喘憋气促等病情加重情况。

四、 防控措施

(一)指导患者在隔离病房正确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教会患者 七步洗手法的正确方法。

(二)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双手采用餐巾纸、手绢捂住口、鼻部,亦可采取袖口遮挡法,即用衣袖的内侧遮掩住口鼻部,以防止病菌借咳嗽、喷嚏而传播。

(三)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四)探视制度。禁止患者与家属的面对面探视,可采用远程语音或视频探视等沟通形式,从而满足其交流需要, 避免患者的孤独感。

五、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日重点监测体温变化,观察呼 吸节律、频率、深度,测量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

2. 观察有无突发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紫绀、出汗或伴有烦躁、焦虑表情等。有缺氧症状的患者应根据缺氧程度, 如胸闷、喘憋及呼吸困难等,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并观察氧疗效果,及时记录并通知医生。

3. 关注患者有无咳嗽咳痰症状,观察痰液色味、性状等, 正确指导患者咳嗽、咳痰方法。

(1)轻型患者气道清洁方法:采用能量节省技术,廓清气道时可采用呵气方法帮助排痰,呵气时用密闭的塑料袋遮挡,将气道分泌物放入专门容器内进行处理。

(2)普通型患者气道清洁方法:廓清气道时采用深吸气阶段扩张方法帮助排痰。

(3)患者体位管理:非睡眠时间内可多采取靠坐位或微屈膝长坐位休息,有助于膈肌活动,减轻平卧位对肺通气和灌注的不利影响。

4. 观察患者有无发热、恶寒汗出、肌肉疼痛、乏力、食 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嘱其卧床休息为主。发热的患者应根据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措施,做好降温期间病情观察及护理。

5. 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有无破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金 银花含漱或者中药口腔护理。

(二)给药护理

1. 遵医嘱正确用药,严格执行给药规范,保障用药安全, 观察用药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

2. 口服中药护理:(1)中药汤剂或者中药颗粒剂一般宜温热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中药颗粒剂需用 100℃热水冲调,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遵医嘱餐前或餐后 30-40 分钟内服用,服药后协助患者饮用少量温开水,以减少口中异味;

(2)消化道症状若恶心、腹痛、腹泻明显者宜少量频服,并注意观察大便情况,服药后如有消化道症状加重者应报告医生,并观察患者症状,做好记录 。

3. 静脉注射剂给药:

(1)用药前询问患者的既往史、过敏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药液使用时做到现用现配,用药前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3)各药物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严格配伍禁忌;

(4)不同药物之间序贯输液中要使用间隔液冲洗管路,老年人、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控制间隔液使用量;

(5)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一般成年人的输液正常滴速为 40-60 滴/分钟,根据病情以及年龄、药物性质的不同,遵医嘱进行滴速调节。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特别是在输液前 30 分钟内及首次用药时;

(6) 推荐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三)饮食护理

1. 饮食原则 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和中医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为指导, 保持正常体重的原则下做到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并注重宣肺、开胃、安神、通便。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适当补充矿物质。饮食宜清淡,不宜过食油腻,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发热期间应以清淡半流质饮食为主, 少量多餐,保证水分供给。

2. 患者表现为乏力,头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 咽痛,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水或汗出不畅, 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可推荐患者宜食苦、凉之品,如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赤小豆、莲子、芹菜、萝卜、海带、木耳、山楂、冬瓜、 马齿苋、苦瓜等,应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如羊肉、河鲜、海产品、葱、蒜、胡椒等。忌食温热水果,如:荔枝、龙眼(桂 圆)、芒果、榴莲等。

3. 患者表现若为低热,身热不扬,或未热,干咳,少痰, 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偶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可推荐患者选择辛、苦、温之品,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如荆芥、黑米、豆蔻、胡椒、干姜、大蒜等,忌食寒、 凉性的食物及生冷瓜果等。

(四)情志护理

1. 所有患者入院时、入院后 1 周和 2 周及出院前由专业团队进行心理状况动态监测,评估患者个体心理应激、情绪、压力等精神状态,评估患者是否有失眠、焦虑、抑郁等表现, 可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定。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心理调适,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干预。

2. 发挥家属、专业团队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鼓励通 过网络、电话的形式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3. 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选择中医五行音乐疗法。依 据五行配属关系,根据辨证结果选择与其对应的音乐调适, 以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为选调原则,多种调式联合施乐。

(1)新冠肺炎患者五行音乐疗法处方的主调式为商乐和羽乐。推荐商乐曲目:《阳春白雪》、《广陵散》、《走西口》、《悲怆》、《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阳关三叠》;推荐羽乐曲目:《梅花三弄》、《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塞上曲》、《昭君怨》。

(2)若伴随周身酸痛,纳呆,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在主调式的基础上配以徴乐。推荐徴乐曲目:《紫竹调》、《十面埋伏》、《花好月圆》、《步步高》、《解放军进行曲》、《狂欢》、《卡门序曲》。

(3)若伴随咽痛,口干不欲多饮,大便粘腻不爽等症状可在主调式的基础上配以宫乐。推荐宫乐曲目:《十面埋伏》、《月儿高》、《春江花月夜》、《月光奏鸣曲》、《秋湖月夜》、《鸟投林》。

(4)主调式 10min-15 min 分钟/个;配调式 10min 分钟/个;治疗时长 30min-40 min/次;1-2 次/日;4 周/疗程。音乐强度应由小渐强,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五)运动调护

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无禁忌症(如四肢功能障碍、有跌倒风 险、神志异常等)的患者以有氧运动为主,建议患者行八段锦 体能锻炼和六字诀呼吸康复训练等健身功法,减少患者长时间卧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身心状态, 促进肺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消除抑郁,减少焦虑并有助睡眠。

1. 运动原则

初次训练要有医护人员监督,关注患者训练时间和训练后的主观感受(疲劳度)以及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训练时要求自然呼吸,不勉强,不用力呼吸,禁止憋气;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以第二天不出现疲劳为宜。运动时间 15-30min/次,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允许中间休息,饭后 1h 后开始,每天 1-2 次。

2. 运动治疗适用推荐标准

初诊时间>7 天,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内(<37.3℃);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5%;无胸闷、气促、头晕、头痛、心悸、大汗等情况;一旦 COVID-19患者出现上述任一种不适合运动治疗的情况或者静息血压<90/60mmHg 或>110/90mmHg,则立即终止治疗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1)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其内容包含了对不同脏腑设计的特殊套路,其原理蕴含了整体观、脏腑论、经络学、阴阳五行思想等中医基础理论。八段锦共有八式动作,通过各个动作整合起来,能起到柔筋健骨、畅通经脉、调理心肾、调理脾胃、调理三焦等作用。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

(2) 六字诀

六字诀是针对脏腑病机、调节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一种配合发声的呼吸吐纳方法。该法可用于宣导气机,缓解相关五脏病候症状。嘘字功平肝气,呵字功补心气,呼 字功培脾气,呬字功补肺气,吹字功补肾气,嘻 字功理三焦。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可以音助气,音气共振,在人体腹腔内产生不同的压力,激发机体形成 6 种不同功率的音频,继而胸腹腔及全身经脉气血得以振动,循经络走向,引导人体气血循经而行从而加强肺部的呼吸功能,能有效降低气道阻力,提高呼吸肌肌力,将调身、调心、调息三者融合,提升人体全身功能状态。

(六)对症采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建议实施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耳廓按摩或穴位贴敷,可选择 1-2 种。本规范中涉及到的中医特色技术操作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下发的《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1. 咳嗽、咳痰

(1)耳穴贴压:选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下屏尖等穴。

(2)穴位贴敷:选取天突、肺俞、定喘、膏肓、膻中、丰隆等穴,遵医嘱配制药物进行贴敷,具体贴敷时间依据患者皮肤而定,以患者耐受能力为度。敏感者可适当减少贴敷时间。

(3)穴位按摩:干咳患者可推揉天突、鱼际、尺泽、孔最、肺俞等穴,久咳不愈患者可选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按摩顺序由左上肢到右上肢,由上穴到下穴, 每个穴位施术 1-2 分钟,每天 2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2. 喘促

(1)耳穴贴压: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2)穴位按摩:可选择中府、列缺、内关、气海、足三 里等穴位。每个穴位施术 1-2 分钟,每天 2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3. 发热

(1)穴位按摩:选取列缺、合谷、大椎、风池、曲池等穴位。每个穴位施术 1-2 分钟,每天 2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2)穴位贴敷:选取太阳、大椎、曲池、涌泉等穴位, 遵医嘱配制药物进行贴敷。

(3)耳穴贴压:选穴耳尖、轮 1、轮 2、轮 3、轮 4。

4. 乏力

(1)穴位贴敷:选取足三里、气海、肾俞等穴位,遵医嘱配制药物进行穴位贴敷。

(2)穴位按摩:选取足三里、气海、脾俞、肾俞等穴推揉,每个穴位施术 1-2 分钟,每天 2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3)耳廓按摩:①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捏耳廓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提拉 15-20 次。②耳轮按摩提拉: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耳轮,由外到里使之发热发烫,然后手指捏住耳廓中部再向外拉耳朵 15-20 次。③下拉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 15-20 次,使之发热发烫。④ 揉耳:双手握拳状,将拇指放于耳后,拇指和食指捏住外耳廓, 以顺时针揉动,反复揉 20-30 圈。⑤推耳根:中指放在耳前,食指放在耳后,二手指都要用劲上下推动,推 40-50 次左右。耳廓按摩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闲暇时可随时做,以发热为度。

5. 失眠、焦虑

(1)耳穴贴压:选取交感、皮质下、神门、心、肝、肾。

(2)穴位贴敷:选取气海、神阙、足三里等穴,遵医嘱配制药物进行穴位贴敷。

(3)穴位按摩:护理人员可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定。根据患者测试结果选择或向患者推荐相应的穴位。当出现失眠症状时,可按揉百会、四神聪、安眠、太阳等穴;当出现焦虑、烦躁症状时,可按揉内关、神门、膻中、五脏俞穴(指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当出现抑郁症状时,可按揉期门、太冲和行间穴。每个穴位施术 1-2 分钟,每天 2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6. 纳呆、腹胀

(1)穴位按摩: 选取合谷、曲池、梁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每个穴位施术 1-2 分钟,每天 2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2)耳穴贴压: 选取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3)穴位贴敷: 选取中脘、气海、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遵医嘱配制药物进行穴位贴敷。

7. 腹泻

(1)耳穴贴压:选取脾、胃、大肠、小肠、内分泌等耳穴。

(2)穴位贴敷:选取神阙、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遵医嘱配制药物进行穴位贴敷。

(3)穴位按摩:选取脾俞、天枢、气海、阴陵泉、足三 里等穴位。每个穴位施术 1-2 分钟,每天 2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8. 便秘

(1)穴位按摩: 取胃俞、脾俞、关元、中脘、支沟、大横等穴位,每个穴位施术 1-2 分钟,每天 2 次,以局部酸胀为度。

(2)耳穴贴压: 取大肠、直肠、肺、便秘点等穴位。

(3)腹部按摩:协助患者自中脘-左天枢-气海-右天枢为一圈,沿此圈按顺时针方向按揉推摩约 5 分钟;再点按以上四穴和脾俞、大肠俞等穴位,每穴 30 次,每日 2-3 次。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danonghua.com/post/26472.html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