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虫噻嗪酮的作用和用途(螺虫噻虫嗪的用法用量)

大农化 by:大农化 分类:三农问答 时间:2024/05/07 阅读:9 评论:0

塞虫嗪和吡牙酮能杀蓟马和介壳虫

1、蓟马效果可以,蚧壳虫的话效果不好,蓟马防治还可以选择吡虫啉丁硫克百威复配 功夫啶虫脒复配 螺虫乙酯加噻虫啉复配 乙基多杀菌素 乙虫腈加噻虫嗪 多杀菌素吡虫啉复配 等药剂防治 药剂交替使用。

2、如果直接能打到葱蓟马身上的话,有很多药还是有防效的,比如: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啶虫脒、虫螨腈、氟啶虫胺腈、溴氰虫酰胺、异丙威、丁硫克百威、多杀菌素、吡丙醚等。

3、常用的防治蓟马的药物有,吡虫啉,吡蚜酮,阿维菌素,多杀菌素,阿维-敌畏,毒死蜱,辛硫磷,啶虫脒,丁虫腈,呋虫胺,噻虫嗪,烯啶虫胺,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黎芦碱,鱼藤酮等多种药物。

4、蓟马,用噻虫嗪、氯噻啉、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虫啉、藜芦碱、噻嗪酮、印楝素、呋虫胺、螺虫乙酯、乙基多杀霉素等单用或复配进行防治。推荐防治蓟马药物:噻虫嗪+乙基多杀霉素+联苯菊酯。蓟马有驱光性。

5、茄子蓟马危害,蓟马是产生抗药性比较快的害虫,如果不是年年发生,使用一般的吡虫啉、噻虫嗪或者烯啶虫胺、吡蚜酮防治就可以。如果发生比较重,推荐使用多杀霉素,乙基多杀霉素类。如果是有机种植,可选用鱼藤酮来防治。

螺虫噻嗪酮的作用和用途(螺虫噻虫嗪的用法用量)

噻嗪酮主要杀什么虫

噻嗪酮可用于控制蔬菜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噻嗪酮是吡虫啉和噻嗪酮的复配农药。噻嗪酮属于低毒的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吡虫啉是由亚硝基内吸性杀虫剂组成的复配杀虫剂,可明显提高杀虫效果。

噻嗪酮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 主要用于水稻、 果树、 茶树、 蔬菜等作物的害虫防治,对鞘翅目 、 部分同翅目 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

噻嗪酮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能有效防治水稻的大叶蝉科、飞虱科等害虫,马铃薯的大叶蝉科害虫,柑橘、棉花和蔬菜的粉虱科害虫,以及柑橘的蚧科、盾蚧科、粉蚧科害虫等。

橘子叶虫子打什么药

这是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可以用乐果、敌敌畏、吡虫啉、啶虫脒或阿维菌素杀灭。

防治为害柑橘树上的蝽蟓(臭屁虫)用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或甲氰菊酯或联苯菊酯或百树菊酯或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效果很好,死得快,死得彻底,控制期长,不污染环境,不污染柑橘果实,不危害人体健康。

若是潜叶蛾,可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

噻嗪酮、螺虫乙酯复配对葡萄幼芽会产生药害吗?

1、噻嗪酮对葡萄幼芽会产生药害。根据相关公开资料查询了解到,噻嗪酮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能造成土壤的直接污染,并对水体也造成污染,长期使用会对葡萄幼芽造成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的危害。

2、果穗后期诱发煤污病,造成烂果。有效药剂:幼果至膨大期可使用螺虫乙酯喷雾1~2遍,发生严重果园,花前可使用毒死蜱+噻嗪酮进行喷雾。

3、代森锰锌,不宜用于毛豆、荔枝、葡萄的幼果期、烟草、葫芦科作物,高浓度易产生药害。丙环唑,抑制生长苗期使用易使苗率降低,幼苗僵化。五氯硝基苯,幼芽接触时易产生药害。

4、不能混用。流体硼能、螺虫乙酯和噻虫噻嗪酮都是常见的农药,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方式。混合产生不可预测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流体硼能具有低毒性、高效性和长效性等特点,对环境友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5、后期还会诱发煤烟病,造成果实腐烂。引起葡萄介壳虫原因葡萄介壳虫的引起原因可能是原环境潮湿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养护的过程中方法不对,没有经常进行检查植物的生长,也会导致其出现。

百香果介壳虫用什么药管用

蚧壳虫。用噻嗪酮或噻虫嗪或苯氧威或啶虫脒或毒死蜱或藜芦碱或苦参碱等叶面喷洒,只要喷洒到蚧壳虫上,就能将蚧壳虫杀死。防治蚧壳虫时必须要注意,不要用高毒剧毒的杀扑磷(速扑杀)防治,以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药物防治:若虫阶段或卵盛孵期防治最佳,每隔7-10天,连施2-3次。

想要解决百香果介壳虫,可以采用一些药剂来防治,常见的药剂有噻嗪酮、螺虫乙酯、吡虫啉、噻嗪酮、高效氯氰菊酯等等。

当虫害比较严重的时候,就要采取化学防治,根据介壳虫发生情况,选择在若虫盛期进行防治,常见药剂有噻嗪酮、螺虫乙酯、吡虫啉、噻嗪酮、高效氯氰菊酯等等。

苹果树打什么药

1、苹果树比较常用的农药有:波尔多液,可杀菌除虫,毒性较小,用于防治苹果褐斑病;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等,用于防治蚜虫;阿维菌素、乙螨唑、螺螨酯等,用于防治红蜘蛛等螨类;毒死蜱、噻嗪酮、螺虫乙酯等用于防治蚧壳虫。

2、苹果树常见的虫害防治方法蚜虫南北方果树都普遍存在,蚜虫目前主要防治药剂是吡虫啉、啶虫脒等,由于北方温度低,啶虫脒等效果较差。

3、防风通宝:适用于苹果、梨、桃等果树,可防治蚜虫、螨类、粉虱等害虫。吉木净:适用于苹果、梨、桃、樱桃等果树的清园,能有效防治根虫、螟虫、蚜虫等害虫。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www.danonghua.com/post/26446.html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