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是我省秋季茄果类、豆类、瓜类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不仅能刺吸叶片汁液造成植株生长衰弱,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严重威胁蔬菜产量和品质。9月17日以来,全省出现了多轮降温降雨过程,加之台风“桦加沙”影响,大量露地烟粉虱陆续迁入温室、大棚等温暖干燥的环境进行为害,虫量高于上年同期,秋季设施蔬菜烟粉虱呈偏重发生态势。各地要加强监测预警和技术指导,抓住防治关键窗口期,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严防烟粉虱暴发成灾,保障秋季蔬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1 当前田间虫情
据各地植保植检机构9月下旬调查,茄果类、豆类、瓜类等设施蔬菜烟粉虱虫量高、危害重,平均百叶虫量356.45头,较上年增加36.8%。
茄子偏重发生,平均虫棚率94.1%、虫株率74.8%,平均百叶虫量569.6头,较上年增长19.6%。高淳、昆山发生较重,平均百叶虫量900~1,500头,个别田块达3,300头;常熟、太仓、如皋、大丰、江都400~800头。
辣椒中等偏重发生,平均虫棚率96.7%、虫株率70.4%、平均百叶虫量349.23头,较上年增长119.8%,且多地虫量为近年最高值。高淳、太仓平均百叶虫量700~1,200头,高于上年及常年,个别田块超过2,300头;常熟、东台300~600头,锡山、通州、亭湖、大丰、江都100~300头。
黄瓜中等偏重发生,平均虫棚率94.2%、虫株率83.8%、平均百叶虫量434.4头,较上年增长11.1%。通州发生较重,平均百叶虫量超过1,000头,个别田块超过1,500头;铜山、大丰500~700头;太仓、昆山、亭湖、江都200~400头。
豇豆中等偏轻发生,平均虫棚率94.7%、虫株率64.8%,平均百叶虫量176.9头,较上年增长104.6%。如皋、大丰、锡山虫量较高,平均百叶虫量300~450头,重发田块超过1,600头;太仓、昆山、东台100~200头。其中,太仓、如皋、东台百叶虫量列近4~6年第1位。
番茄偏轻发生,平均虫棚率86.9%、虫株率54.8%,平均百叶虫量252.1头,是上年的3.7倍。太仓发生较重,平均百叶虫量超过1,000头,列近6年第1位;高淳、铜山200~400头。
2 防治技术意见
烟粉虱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抗药性水平高,是蔬菜上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各地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策略,综合应用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阻隔诱杀、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积极推进统防统治,有效控制烟粉虱发生危害。
一是生态调控技术。合理作物布局,对于前茬烟粉虱重发大棚,应与芹菜、韭菜、葱等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降低虫口基数。及时清洁田园,定植前应彻底清除棚内的残枝落叶和杂草,生长期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减少烟粉虱的栖息场所。
二是防虫网阻隔。防虫网是控制烟粉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设施大棚应在通风口及门口覆盖40目及以上防虫网,阻断露地烟粉虱迁入棚内,有条件的可在出入口处设置“双层门”并及时关闭。同时,检查老旧棚膜、防虫网等设施,及时修补破损处。
三是黄板监测诱控。烟粉虱个体小、隐蔽性强,早期不易被发现,通过悬挂黄板或信息素+黄板进行早期监测预警并诱杀,确保早发现早防治。同时,要定期观察棚内烟粉虱发生情况,重点调查棚内四周植株叶片背面。
四是生物防治技术。在烟粉虱发生初期或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使用爪哇虫草菌、d-柠檬烯、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控,也可通过释放丽蚜小蜂等生物天敌进行控制。
五是科学安全用药。移栽前,选用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等持效期长、内吸性好的药剂喷施苗床,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移栽后,当棚内发现烟粉虱时,应及时喷施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药剂品种上,轮换使用呋虫胺、溴氰虫酰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单剂及复配制剂,可添加螺虫乙酯、吡丙醚等具有杀卵作用的药剂提升防治效果;施药部位上,重点喷洒植株叶片背面,药液需喷匀喷透,周边杂草也要喷到;施药时间上,在早晨9点前或傍晚5点后烟粉虱活动能力较弱时施药。若残留虫口基数较大时,应间隔5~7天第2次用药,注意药剂轮换使用。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