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业百科

玉门市突出特色狠抓农机教育培训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玉门市农机局以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为目标,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农机集成配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智慧农机推广应用等重点,创新方式,拓展渠道,组织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农机教育培训,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强化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围绕全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机械低损收获,选择农机作业关键时间节点,举办了“玉门市农机机收减损培训班”。授课人员围绕提高机收作业质量、减少收获环节损失,深入分析了粮食机收过程中出现损失的原因症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农机手对机收减损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现场实操作业,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向农机手讲解了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机收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安全驾驶要领,落细落实了国家在粮食生产领域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
 
  二是瞄准智慧农业发展前沿领域,开展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培训。多次邀请北京金色大田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围绕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北斗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智慧农业与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与自动化技术原理等内容,重点对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机专干、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智慧农业项目负责人等进行技术培训,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员介绍智能农机在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能灌溉等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优势,通过释放“功放机”效应,持续推动农民群众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三是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持续增强培训实效。在巩固“送技术下乡、短期讲座、现场演示”等传统工作方式的基础上,紧盯“三春”“三夏”等农业生产关键时间节点,着力探索“一对一”“面对面”“小班额”等灵活现场教学模式,围绕农机生产作业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机合作社和生产作业现场,手把手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在培训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培训方式上,注重提高农机手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辅导学员亲自上手操作农机具,技术人员“面对面”纠正错误动作,直至学会为止。针对新手和经验丰富的农机手,分别设置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四是突出跟踪服务,巩固拓展培训成果。为确保农机教育培训效果长效化,玉门市建立了教育培训跟踪服务机制,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回访,将“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服务转变为贴近群众指尖上的“零距离”指导,累计走访受训农机驾驶员、操作手120余人,帮助解决各类技术问题200余个。至目前,全市组织举办各类农机教育培训班33期(次),培训农机管理服务技术人员220人(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104人,农机作业人员1431人(次)。

关于作者: 大农化

立足农业 服务农民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