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三夏”农机化生产第四指导组深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开展为期5天的指导服务工作。指导组先后赴库尔勒市、焉耆县、轮台县等地,实地调研“三夏”农机化生产情况,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
在为期5天的密集调研中,指导组行程紧凑、工作扎实,先后走访7个乡镇,实地查看了小麦机收现场、小麦套播玉米作业点、农机合作社、农机经销与维修网点、农机培训驾校等13处生产一线场所。期间,指导组还参加了轮台县滴灌免耕复播玉米现场观摩培训会及保护性耕作复播免耕玉米现场会,深入了解当地农机化生产实际。
指导组对巴州“三夏”农机化生产组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当地工作呈现出五大亮点:
组织保障方面,巴州已派出9个农业技术服务组、66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依托25个县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构建了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机具调度方面,计划开辟高速公路绿色通道19条、农机加油绿色通道53处,设立机收接待服务站38个,开通热线电话27部,预计发放跨区作业证710份。目前已协调落实来自伊犁、阿克苏等地及州域内的小麦联合收获机265台投入跨区作业。
协同联动方面,巴州积极与第二师农业农村局及交通、交警、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通过公布兵地小麦机收热线及跨区作业供需信息,有效提升作业效率。技术推广方面,在轮台县重点布局滴灌条件下保护性耕作技术6万余亩,其他县市推广2万余亩。同时成功试验示范小麦+免耕复播(套播)玉米等新模式,建立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超3000亩。
安全生产方面,截至指导期间,累计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62次,出动人员258人次,检查各类农业机械1376台次。排查风险隐患40处,整改率达100%。通过报废更新政策,已淘汰老旧农机具514台(架),惠及农户279万户,落实报废补贴资金420万元。
针对下一步工作,指导组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规范新训驾驶员培训考试,加大老旧农机报废力度;二要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三要加强机具调度协调,确保“三夏”机收高效有序;四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超长期国债等惠农资金效益,引导农户购置新型适用机具。
指导组特别对巴州在滴灌免耕播种、小麦套播玉米等农机新装备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些创新实践为全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