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切实保障玉米种源安全。近期,市植物保护中心抢抓农作物检疫性病虫害症状显现关键期,联合旗区植保部门,依据《植物检疫条例》相关规定,对达拉特旗玉米种子繁育基地集中开展产地检疫性病虫害田间调查工作,全力筑牢农业生产“第一道防线”。
本次调查以玉米制种田为核心区域,聚焦检疫性病虫害排查这一关键任务。市、旗两级植保技术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严格按照《农作物产地检疫规程》操作规范,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全覆盖、精细化观察与记录。通过科学划定抽样区域、规范采集样本,实施产地检疫技术检测;同时,现场指导种业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病虫害绿色防控、物理隔离等必要措施,从源头阻断有害生物传播路径,力争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控”。工作组指出,各制种企业、合作社及农户需强化田间日常监测,建立“日巡查、周汇总”机制,一旦发现叶片异常斑驳、植株畸形等疑似检疫性病虫害症状,须立即上报属地植保部门,严禁擅自处理或隐瞒病情,确保风险可控、疫情不扩散。
下一步,市植保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各级植保部门的协同联动,以“扩面、提频、强技”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作物育种基地检疫性病虫害调查工作:一是扩大调查覆盖范围,将周边旗县重点制种区域纳入常态化监测网络;二是加密田间调查频次,在病虫害高发期实行“每周一查、重点区域随时查”;三是健全检疫防控体系,推动建立种业企业自检、属地普检、市级抽检的“三级联检”模式,切实筑牢玉米制种安全屏障。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制种安全关乎粮食安全根基。市植保中心将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强化检疫监管,为全市玉米种业健康发展、农业生产稳产保供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市植保植检中心,种植业科
作者:杨帆、李娜
审核:苗春乐、张朋飞
校对:杨帆
编辑:王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