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水稻坐蔸类型及症状(水稻座蔸的特效药有哪些)

时间:2025-02-27 10:01:59 编辑:147小编阅读: 0 当前位置:农资百科 > 种子百科 >

水稻秧苗在移栽后生长状况不正常,表现为稻株簇立,叶片僵缩变小。叶色返常,有的出现赤褐色斑点或呈赤红色。生长停滞,分蘖很少发生,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通称为坐蔸,有的群众又称之为“下涝”,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水稻坐蔸类型及症状。

水稻坐蔸类型及症状:

1、冷害型多发生在烂泥田、深脚田、冷浸田、背荫田,这类田因长期淹水,泥温低,当遇连续低温寡照天气时,更加剧了秧苗坐蔸的发生。其症状表现为栽后迟迟不返青,出叶分蘖迟缓,不长新根,根系老化、变软,呈褐色或黑色,脚叶发黄,叶尖多伴有褐色针状不规则斑点或叶尖干枯。

2、缺素型由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导致秧苗生理代谢受阻而引起,主要是缺磷、钾、锌。症状表现:

①缺磷的稻田,返青分蘖初期秧苗生长缓慢,迟迟不发蔸,植株变矮,新叶暗绿色,老叶灰紫色叶片直立与茎夹角小,鞘长叶短,根系细弱,软绵,无弹性,分枝很少,根褐黑色,秧窝呈簇状,叶片暗褐色,秧苗新根少,根系细弱;

②缺钾的稻田,栽后一个月发病高峰,病叶尖出现赤褐色斑点,并从老叶向新叶扩展,形成赤褐色斑或条块,有的品种叶色赤褐,不生任何斑点,全株变深红,只有少数叶片淡绿色,不长新根,易成黑色甚至腐烂,缺钾常与冷害并发,形成坐蔸,通常称为生理性赤枯病;

③缺锌的田块,秧苗返青后,就开始发生,一般栽后20天发病高峰,表现叶片的叶尖干枯,在叶片中部出现褐色锈斑,进而从下到上叶片陆续出现锈斑,并逐渐扩大,叶片老化。

3、毒害型主要是土壤类还原性物质毒害根系所引起,多发生在长期淹水的深泥脚田,土壤通透性差的冲槽田、烂泥田、房前屋后的大肥田。这类田含有大量的未腐熟有机肥,因有机质分解或稻田地势低、渍水,导致土壤中还原物质大量积累,如硫化氢、有机酸、二价铁、甲烷等有毒物质毒害秧根,阻碍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系变黑发臭。

水稻坐蔸类型及症状就介绍到这里,由于水稻栽培措施不当也可能引起水稻坐蔸,如深水栽秧、深水灌溉、秧苗栽插过深、栽瘦弱秧等。

上一篇:水稻坐蔸的预防措施(水稻坐蔸的原因)

下一篇:水稻大棚育苗有什么好处 水稻大棚育苗的好处(水稻大棚育苗注意事项)

相关文章:

种子百科本月排行

种子百科精选

种子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