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棉花稻绿蝽为害症状有哪些?棉花稻绿蝽防治方法!(棉花虫害防治的要点)

时间:2025-01-03 13:25:51 编辑:147小编 大田种植技术当前位置:种植技术 > 大田种植技术 >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因此很多农民伯伯都在种植棉花,但是他们种植棉花的时候,病虫害的事情也时常发生,棉花稻绿蝽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棉花稻绿蝽为害症状有哪些?棉花稻绿蝽怎么防治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吧!

  症状:

  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穗部,刺伤花器或吸食谷粒浆液,造成空粒或秕粒。

  发生规律:

(1)世代。浙江每年发生1代,湖北江汉平原2~3代,广东3~4代。(2)越冬。成虫在房屋瓦下及田间土隙和枯枝落叶下越冬。第二年3、4月份,越冬成虫陆续飞出,在附近的早稻、玉米、花生、豆类、芝麻等作物上产卵,代若虫在这些作物上为害。当水稻抽穗扬花至乳熟时期,代成虫和第二代若虫集中为害稻穗。水稻黄熟以后,又转移到花生、芝麻等作物上继续为害。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长11~13.5mm,雄虫体长9.5~12mm。成虫分全绿型、黄肩型和点绿型三种表现型。全绿型个体全绿,小盾片基部有3个小白点排成横行;黄肩型个体两复眼之间的前端及前盾片两侧角之间的前侧区均为黄色,其余同全绿型个体;点绿型个体为黄色,前盾片有3个绿点排成横行,小盾片基部也有3个绿点排成横行,小盾片未端和前翅革片中央各有1个绿点共3个排成横行。(2)卵。圆桶形,有盖,卵顶内缘有一周小白刺,数十粒排成块状。卵初产淡黄色,随后卵盖上出现红色“丫”形纹,接着红色“丫”形纹进一步变成新月型红斑,并在卵有背侧面出现“T”形黑纹。孵化前“T”形黑纹的弧形黑纹增粗,变为“甲”形黑纹。(3)幼虫。共5龄。5龄幼虫体长8~12mm,前后翅芽明显,4、5龄体色变化大,大多数个体绿色,少数个体黑色,臭腺由红、黑、白三色组成,体背斑纹变化较大。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同一作物集中连片种植,避免混栽套种。避免双季稻和中稻插花种植。(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适期在2、3龄若虫盛期,对达到防治指标(水稻百蔸虫量8.7~12.5头),且水稻离收获期1个月以上、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块,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600~800倍液喷雾。

  以上就棉花稻绿蝽为害症状以及防治方法的所有介绍了,希望小编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1988.TV!

上一篇:棉花科学施肥技术(棉花施什么肥料好)

下一篇:棉花立枯病如何防治(棉花立枯病如何防治)

相关文章:

大田种植技术本月排行

大田种植技术精选

大田种植技术推荐